圣经记载,耶稣的祷告贯穿他的一生,特别是在重要时刻,他更是常常通过深切的祷告寻求神的旨意,这些祷告不仅体现他与父神的亲密关系,也为基督徒提供了效法的典范。因为从父神那里降生到世界的耶稣基督,道成肉身成为人的样子,活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当中,他就是我们人的代表。
受难周的第四天,圣经没有记载主耶稣的行动,传统上称为“静默日”。也许耶稣在这一天,进入内室,安静在父神面前,与他亲密交通,享受与父同在的时光。让我们也安静默想祷告。
以下是耶稣祷告寻求指引的几个关键例子,让我们思想如何效法并应用在自己身上:
- 受洗后的祷告——确认使命与身份
【路3:21-22】众百姓都受了洗,耶稣也受了洗。正祷告的时候,天就开了,圣灵降临在他身上,形状仿佛鸽子;又有声音从天上来,说:“你是我的爱子,我喜悦你。”
--耶稣通过祷告与父神建立亲密关系,明确自己作为神子的身份和使命;
--圣灵的同工:祷告后圣灵降临,标志着耶稣事工的开始,显明祷告是开启行动的钥匙。
基督徒也应当在重大的人生节点(如职业选择、定居何处、婚姻等等),通过祷告专注聆听神的声音,确认神赋予的身份与呼召,并寻求圣灵的引导。
- 拣选十二门徒前的整夜祷告
【路6:12-13】那时,耶稣出去,上山祷告,整夜祷告神。到了天亮,叫他的门徒来,就从他们中间挑选十二个人,称他们为使徒。
耶稣在拣选门徒前整夜祷告,最终选出十二使徒,包括后来出卖他的犹大。从中看到:
--决策的属灵根基在于神:耶稣的祷告表明,重要决定需以神的智慧而非人的判断为基础;
--接纳不完美:即使预知犹大的背叛,耶稣仍然顺服父神的计划,体现祷告中的完全交托。
基督徒在团队组建或重大抉择时,应当通过持续的祷告寻求神的旨意,而非依赖个人偏好。
- 传道前的独处祷告:明确事工方向
【可1:35-39】次日早晨,天未亮的时候,耶稣起来,到旷野地方去,在那里祷告。西门和同伴追了他去,遇见了就对他说:“众人都找你。”耶稣对他们说:“我们可以往别处去,到邻近的乡村,我也好在那里传道,因为我是为这事出来的。”于是在加利利全地,进了会堂,传道,赶鬼。
耶稣在繁忙的事工中清晨独处祷告,之后决定前往邻近村庄传道,而非停留在众人的追捧中。
--独处与优先次序:耶稣在祷告中理清事工方向,避免被短暂的成功迷惑;
--行动与祷告的平衡:祷告后立即行动,体现“听到即顺服”的生命。
基督徒需要在忙碌中坚持“退到旷野”的祷告习惯(如每日读经灵修),以分辨神对时间、资源的安排。例如,职场信徒可通过晨祷规划一天的优先事项,避免被琐事淹没。
- 客西马尼园的祷告:顺服至死的榜样(太26:36-46)
耶稣在受难前三次祷告,求父神“撤去苦杯”,但他最终顺服:“不要照我的意思,只要照你的意思。”(太26:39)
--耶稣在极度痛苦中仍选择降服,显明祷告的核心是让神的旨意高过人的意愿;
--代求的榜样:耶稣的祷告不仅为自己,也为门徒的软弱祈求(路22:32)。
对于今日基督来说,面对苦难或两难抉择时,我们需要在祷告中诚实表达内心的挣扎(如疾病痛苦、关系破裂等),同时以“愿你的旨意成就”为终极目标。例如,在疾病中既求医治,也接纳神可能通过苦难塑造我们的生命。
另外,基督徒需要在祷告中追求属灵洞察力,尤其在面对看似矛盾的经历(如恩典与试炼)时,效仿耶稣以永恒视角看待当下的挑战。
简单总结回顾,可以怎样效法耶稣的祷告:
- 以祷告为决策的核心:在重大选择前效仿耶稣的“整夜祷告”,避免匆忙决定(参路6:12);
- 独处与诚实:学习耶稣“进内屋、关上门”的祷告态度(太6:6),杜绝表演式祷告;
- 顺服高于祈求:在祷告中平衡“求告”与“交托”,以“愿你的旨意成就”为终极目标(参主祷文);
- 依靠圣灵引导:承认“我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”,倚靠圣灵代求(罗8:26-27),如同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经历;
- 群体代祷的责任:如耶稣为门徒代求,基督徒需为小组弟兄姊妹祷告,为教会、城市、国家守望(参诗122:6;耶29:7)。
祷告不仅是请求,更是与父神的亲密对话,是顺服与行动的起点,祷告就是内在生命的表现。我们若要效仿耶稣的榜样,当在祷告中追求“摸着神的心意”(参所罗门求智慧的祷告),并以行动活出祷告的果效,成为神国度的见证者!
【祷告回应】
亲爱的主耶稣,你与父原为一,父的心意你完全明了,你原是为此来到地上,但是你在地上的日子里,仍然时常向天父祷告,寻求父的指引,得着圣灵的能力。这是你为我们这些跟随你的人作的榜样,让我们看见你如此行,也照着你的样子而行,才能够蒙神引导,从神得力,才能胜过世界与魔鬼的诱惑,胜过老我的软弱。愿主的灵光照,让我们时时来到主面前,以心灵和诚实来敬拜,在祷告中与主亲近,明白、顺服神的旨意! 以上诚心祷告,是奉主耶稣的圣名所求。阿们!
文章评论